許多人聽過「基因編輯技術」這項爆炸性發展的生物技術,卻不知道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什麼功能,其實有種應用領域可以同時讓最多人「有感」,那就是「食材改良」!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食材改良時,研究成果可以讓許多人一同享用,因此備受各界的期待。還是感覺遙不可及嗎?現在我們就用一份「未來套餐」來感受基因編輯技術的好處!
更多內容從早到晚忙碌一整天,不知不覺又到了深夜,關好燈躺上床,房間裡一片寧靜漆黑,你卻睡睡醒醒無數次,或者左翻右翻始終睡不著?其實你並不孤單!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調查,全台灣約有10%的人深受慢性失眠所苦,顯示有睡眠問題的人群並不在少數,因此也讓具有助眠與紓壓功能的食材與保健食品在市場上持續熱銷。
更多內容擁有120年歷史的諾貝爾奬,旨在頒發給「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例如發現青黴素而拯救上萬生命的的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和發現鐳元素而開啟物理學領域新紀元的居禮夫人(Marie Curie),都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而2020年最新的諾貝爾化學獎則是頒給研發「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法國科學家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這個技術問世不久就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榮譽,它的應用更以多種形式造福我們未來的生活!
更多內容基因編輯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生物技術之一,它不僅應用養殖與醫療上,在農業方面,也有著顯著的使用。因此,在管理上面,各國為了確保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也積極的訂定相關法規,因應科技的進步,時代的變化。
更多內容為了追求幸褔感,人們在農產上不停研究,期望滿足每個人的喜好與需求,育種技術就此孕育而生。育種需要大量時間與心力,育種的產品也不一定完全符合需求。然而近年來科技發展,育種速度與效率已大幅提升,但依然還有限制。而最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同樣可以運用在育種上,讓育種更加有效率及準確。未來,透過創新的育種技術,可以讓台灣的農作物品種在國際上有更強的競爭力,創造更多台灣之光。
更多內容在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加劇的現今,未來的糧食危機實已迫在眉睫,可直接改變農作物特定基因位置以顯現指定性狀、更快速精準育種的「新興精準育種技術」,正被世界各國關注,列為生物科技研究重點之一。
更多內容隨著氣候變遷、自然資源耗竭與人口膨脹導致糧食缺乏等,傳統育種的農業技術恐怕已不足以應付這些挑戰。幸好,隨著科技持續地進步,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可以精準快速地改變植物品種的特性,培育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
更多內容基改作物的安全性一直以來是大眾所質疑的問題,歐盟透過長期動物試驗,確認以基改玉米及非基改玉米餵食動物的結果並無差異,證實食用基改玉米安全無虞。
更多內容新興的作物基因編輯技術對作物育種有什麼樣的影響?而台灣是否也能以此技術來增進國內農業的發展呢?一起來看看有「台灣水稻教母」之稱的余淑美院士分享她對於基因編輯技術之於台灣農業的看法。
更多內容新興的基因編輯技術也能運用於種苗產業中,特別是有助於提升產品開發的效率,更能應變消費者對於新品種的需求與喜好,本文採訪到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總監余祁暐來分享其對於台灣種苗產業與基因編輯技術間的關聯與未來發展。
更多內容台灣目前合法進口的基改食品作物有5種,包括黃豆、玉米、甜菜、油菜和棉花,先前有人聲稱基改食品會致癌,但其實並無根據,且許多人對基改食品充滿誤解與排斥,其多半來自誇大不實的報導。其實,基改食品作物都是需要經過嚴謹的評估才可以在市面上販售的,一起來了解一下何謂基改食品作物、打破基改食品的迷思吧!
更多內容隨著氣候變遷、自然資源耗竭與人口膨脹導致糧食缺乏等,傳統育種的農業技術恐怕已不足以應付這些挑戰。為什麼這樣說呢?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院士、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賀端華院士表示,因為傳統育種需具備充足的種源,才能找到符合需求的性狀,且通常需要雜交多代、耗費數年的光陰,優秀的新品種(例如:金鑽鳳梨、愛文芒果等)才能問世。 幸好,隨著科技持續地進步,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可以精準快速地改變植物品種的特性,培育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例如:更營養、更多產、更抗病與逆境),幫助農作物增進價值,也讓消費者可以安心地享用更優質的糧食。
未來,將會有更多新興育種技術運用在農業科技上,改善作物生產效率及維護地力永續,讓人類生存與環境保護之間達到更好的平衡,使自然資源能夠真正地永續利用。
更多內容Drones - 無人機在農業上的應用,不僅可以提供高效率的施藥,減輕農民施藥的困難並降低其風險,更能觀察作物生長、監測病蟲害情形,精準的使用農藥以保護作物、提高產量進而增加農民收益。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9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Diagnostic Apps - 手機裡的作物診斷App,可以幫助種植者診斷作物的問題。 此Apps功能愈來愈發達,農民只需簡單地用手指操作, 不但可記錄和獲得田間數據資料,更可判斷用藥時機、最佳用藥方法、如何用藥以及如何避免對害蟲產生抗藥性,進而達到更有效的耕種 !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8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Seed Treatments - 種子處理劑是種子的表面塗層,可在種植前施塗更能保護作物免受病蟲害侵害,既能幫助農民提早播種並提高產量,同時還可以使覆蓋作物減少土壤侵蝕。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7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Inoculants – 在土壤中發現的自然存在的一種細菌物,稱為“根瘤菌”。 它們自身在附著於豆類作物的根毛上後,會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寄主植物所用。 「氮」能讓植物的生長更拙壯以抵禦害蟲。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6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Formulations – 作物保護產品的配方是指在有效成分裡的添加物以提高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植物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的“微囊化”製劑又是什麼呢?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5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Computer Chemistry -化學家應用電腦來精確地處理成千上萬種可能構成作物保護產品的化學結構。化學家又如何運用處理速度快又精準的電腦來確保農藥更安全、更有效呢?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4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RNAi- 是一種自然的生物學過程,可用於“拒絕”某些基因的表達,例如:紫色或白色矮牽牛花朵。 RNAi具其它潛在應用領域,包括:醫學領域中抗擊疾病,以及在作物保護裡防止病蟲害破壞作物。科學家使用這種技術來保護蜜蜂避免受到Varroa蟎的侵害。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3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Biologicals - 也是作物保護產品之一,它們是存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例如:病毒,細菌或真菌等。這些具有類似農藥特性的微生物也可供農民用在田間管理上喔~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2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Active Ingredients - 的作用是保護作物。植物科學家利用極高科技的創新研發,既能兼顧農民的需求,更大幅降低農藥使用量。自1960年起發展至今,每公頃的使用量已大幅降低1,000倍!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1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多年以來,「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GM)食品的安全性,就不斷受到社會大眾的關心。這種經由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轉殖進入生物體中表現特定性狀的方法,實已研究並推行數十年之久;像是目前的黃豆、玉米、棉花以及油菜等基改作物,都經常供作食物、食品加工或其他經濟用途。但即使基改食品已在市面上廣為流通,仍有許多人對其安全性存有不少質疑,就連坊間流傳的資訊也相當混雜,甚至不乏來自正反立場的科學研究與試驗。有鑒於此,歐盟就特別針對具有爭議性的研究報告,進行基改作物的長期動物餵食試驗計畫,期望透過更完整的研究來探討基改作物的安全性。
瀏覽「剩食」來源不只有廚餘和過期品,在生產鏈中遭到淘汰的「格外品」也是一大浪費來源之一。目前有科學家開發出不易碰傷、抗褐變的農產品,試圖解決農產品運銷過程中因碰傷而被淘汰的問題。
瀏覽有聽過「不會變黃」的蘋果嗎? 這是利用基因靜默的新技術開發出來的農產品,可以讓蘋果不易撞傷、不易變黃,可以保持漂亮的外觀更長的時間。你也心動了嗎? 快來看看!
瀏覽余淑美院士在台灣有「水稻教母」的美名,農村出身的余院士,希望能夠對農業有所貢獻。TEDxTaipei 2016 : Into the Unknowns年會邀請了余淑美博士進行了一場精采的演講,一起來看看吧!
瀏覽基改食品到底會不會造成健康問題,其營養成分跟一般食品又有甚麼不同,是大眾關心的問題。雖有許多證據表明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但部分民眾仍免不了疑慮,雖然一般人食用基因改造食品是安全的,但有特殊飲食需求的人,如孕婦、兒童甚至病人,會不會需要避免食用基因改造食品呢?
瀏覽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基改作物幫助糧食與環境的承諾「跳票」,但是此報導卻遭到多位專家反對,有學者表示這篇報導選擇性引用數據,引導出有偏見且錯誤的結論,並提出數據與理論反駁。生物科技是管理農田的一個強大工具,是不爭的事實,關於基改科技的爭議從未停歇,唯有理性檢視證據,才能明辨是非。
瀏覽作者: 台大農藝系教授 劉麗飛
最近食安問題引起大眾高度關心,其中也包括基改食品,透過網路不時地收到有關基改食品訊息,傳送訊息者總是以驚悚的說法,或好意提醒的方式,告訴大家:什麼..,什麼..,又不能吃了!什麼..,什麼..,又被禁止了!很多朋友收到後,很擔心的來詢問,是真的嗎?今天就想談談如何看這些網路訊息。
瀏覽英國皇家協會調查了關於基因改造植物,民眾最想要了解的18個問題。並找來專家、獨立科學家來解答你的疑問! 希望這些解答能夠說明基因科技背後的科學並幫助你建立你獨特的觀點
瀏覽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間,農民因生技作物的發展獲得了超過 1500 億美元的收益! 基改反對者曾說: 生技作物只對已開發國家的農民有利,這是真的嗎?
越來越多開發中國家的農民選擇生技作物,表示情況恰恰相反。基改作物是農民有效管理農地的利器,替農民創造了更多收益! 在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都是如此,數據會說話,請看看研究證據再做出結論吧!
※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是一個具有國際中心網路的非盈利組織,它通過共用知識和作物生物技術的應用從而致力於緩解饑餓和貧困。
瀏覽聽人家說,育種也是一種基因改造。但又有人說基改與傳統育種,是完全不一樣的! 到底哪邊說的才對,讓人搞不清楚。 基改作物、傳統育種究竟差在哪,聽專家怎麼說! 原來,傳統育種也改變了作物的基因組成,但是與基改方法不同!
出處:種苗科技專訊第90期「有關基因改造作物的二三事」
瀏覽新政府將生技產業列入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但以醫藥生技為主,同樣利用基因工程為關鍵技術,希望政府也能重視農業生技,發展明確的藍圖與策略,讓台灣農業永續經營,及因應未來全球的糧食危機。
瀏覽全球糧食需求增加,資源成長卻受限,加上極端氣候的挑戰,要餵飽世界是一個難題。
《科學人》雜誌在2016年5月29日於師大校園舉辦《氣候變遷危機下食物選擇的理性與感性》講座,以基因改造科技為主題,從經濟、環境、食品安全、法規等多面向探討基因改造食品相關議題。三位講者以科學、專業及客觀的角度帶大家認識當代基改食品議題,快來看看講座有甚麼精彩內容。
瀏覽有感於日前百餘位諾貝爾獎得主為科學發聲,呼籲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對生技作物的抵制,林基興博士於國內媒體投稿「基改作物 勞駕110位諾貝爾獎得主出馬」一文,除了響應科學界對支持植物生技的倡議之外,也連結台灣的現況,呼籲台灣的反基改組織反思是否「真的瞭解基改安全性?」
林博士提到2015年底,立法院修改《學校衛生法》,明訂學校供應膳食者,禁止使用基改食材,直接影響校園營養午餐的成本與品質。
「現在,該禁令將造成營養午餐漲價二到五元(目前26萬弱勢生由教育部補助每年增2.6億元),或減少蔬果量。但如2012年10月,美國小兒科學會聲明,多吃各式蔬果有益於健康,不解基改科技而減少蔬果,只是傷害國民健康。」
與諾貝爾獎得主譴責的綠色和平行動相似,若我們也一再的否認科學界提出的基改安全證據,扭曲風險和效益,以沒有科學實證的反對言論影響立法,恐怕會只因對未知的恐懼,而白白犧牲學童營養均衡的權益,並造成社會成本的浪費。
原文作者:林基興,大學教授,曾受世界衛生組織主席推薦到《自然》期刊主辦「挺身維護科學獎」
瀏覽原文您對植物生物技術是否有所疑問?如果是,您並不孤單。許多人都覺得要到處尋找資源或是解讀難懂的科學用語,才能獲得完整正確的答案。
這本深入淺出的資訊圖表彙編手冊將一次解答您的疑問,其中包含有關植物生物技術的基礎知識,幫助您明白一些常聽人提起的深奧問題。
下載餵飽全球人口成為越來越困難的任務,因此農民求助於植物生物技術等農業創新方案,以期能於日漸匱乏的農地上持續種植出安全且產量豐饒的作物。過去 20 年來全球對生技作物的採用不斷增加,截至 2014 年,已有 28 國的 1800 萬農民種植面積超過 1.81 億公頃的生技作物。
這份資訊圖表彙編旨在說明植物生物技術如何造福全球農民與消費者,以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