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分會推動抗藥性管理,作為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的一部份。經由認識農藥的作用機制(Mode of Action)來了解正確的輪替用藥方法,避免雜草產生抗藥性。進而確保農作物收成、穩定農民的生產成本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藥劑施用、保護環境。以下為殺草劑抗藥性管理原則,供民眾下載參閱。』
瀏覽連續世代的害蟲不應該使用歸屬相同作用機制的藥劑進行防治。
目前的分群並非根據同一個共標靶蛋白,欲進一步了解相關訊息,請參閱IRAC作用機制(Mode of Action)分類文件資料。
本表中顏色區塊是依據藥劑之作用機制影響的生理功能分群標示,主要在協助使用者了解殺蟲藥劑所造成的癥狀、作用速度及藥劑特性,而非作為抗藥性管理用途。抗藥性管理輪替用藥應以作用機制分群數字代碼為主。
瀏覽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分會推動抗藥性管理,作為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的一部份。經由認識農藥的作用機制(Mode of Action)來了解正確的輪替用藥方法,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進而確保農作物收成、穩定農民的生產成本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藥劑施用、保護環境。
以下為殺菌劑抗藥性管理原則,供民眾下載參閱。』
『農藥使用完畢的空瓶切勿隨意丟棄或放入一般廢容器回收桶喔!!
請遵守「三沖三洗」原則, 再裝入農藥廢容器回收袋, 由資源回收車載走。或請各農藥行或各地農會集中處理。』
當提及『農藥』時,社會大眾常將其與"有毒"劃上等號,其實這是對農藥的一大誤解啊!化學漂白劑是危險品無虞,但若攝取過多的氧氣或飲用過多的水、咖啡也會中毒唷!因為,『劑量決定毒性』。
合格的『農藥』必需先經過許多科學的試驗及專家們嚴謹的審核,完整的評估其風險如:殘留暴露風險、有效的劑量使用等,通過標準後才准予登記與上市。正確使用合法的農藥,不但可以增加農民的收成,保障消費者食安更可以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
Drones - 無人機在農業上的應用,不僅可以提供高效率的施藥,減輕農民施藥的困難並降低其風險,更能觀察作物生長、監測病蟲害情形,精準的使用農藥以保護作物、提高產量進而增加農民收益。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9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Diagnostic Apps - 手機裡的作物診斷App,可以幫助種植者診斷作物的問題。 此Apps功能愈來愈發達,農民只需簡單地用手指操作, 不但可記錄和獲得田間數據資料,更可判斷用藥時機、最佳用藥方法、如何用藥以及如何避免對害蟲產生抗藥性,進而達到更有效的耕種 !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8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Seed Treatments - 種子處理劑是種子的表面塗層,可在種植前施塗更能保護作物免受病蟲害侵害,既能幫助農民提早播種並提高產量,同時還可以使覆蓋作物減少土壤侵蝕。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7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Inoculants – 在土壤中發現的自然存在的一種細菌物,稱為“根瘤菌”。 它們自身在附著於豆類作物的根毛上後,會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寄主植物所用。 「氮」能讓植物的生長更拙壯以抵禦害蟲。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6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Formulations – 作物保護產品的配方是指在有效成分裡的添加物以提高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植物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的“微囊化”製劑又是什麼呢?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5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Computer Chemistry -化學家應用電腦來精確地處理成千上萬種可能構成作物保護產品的化學結構。化學家又如何運用處理速度快又精準的電腦來確保農藥更安全、更有效呢?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4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RNAi- 是一種自然的生物學過程,可用於“拒絕”某些基因的表達,例如:紫色或白色矮牽牛花朵。 RNAi具其它潛在應用領域,包括:醫學領域中抗擊疾病,以及在作物保護裡防止病蟲害破壞作物。科學家使用這種技術來保護蜜蜂避免受到Varroa蟎的侵害。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3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Biologicals - 也是作物保護產品之一,它們是存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例如:病毒,細菌或真菌等。這些具有類似農藥特性的微生物也可供農民用在田間管理上喔~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2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Active Ingredients - 的作用是保護作物。植物科學家利用極高科技的創新研發,既能兼顧農民的需求,更大幅降低農藥使用量。自1960年起發展至今,每公頃的使用量已大幅降低1,000倍!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1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隨著氣候劇變使耕種變得更加困難。亞洲數百萬的小農需要創新和技術應用來應對農作物病蟲害,以增加糧食產量來滿足已超過40億人口且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
CropLife Asia和German development agency GIZ與越南等政府合作,進行亞洲改善稻米計劃(Better Rice Initiative Asia),教導農民採用病蟲害綜合治理方法(IPM),在有害生物威脅其作物時進行干預,成功地幫助農民在病蟲害造成重大損失之前即發現並解決病蟲害,不但增加收入,同時將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降至最低。
瀏覽嗡嗡嗡 嗡嗡嗡 大家一起勤做工 來匆匆 去匆匆 做工興味濃 …
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蜜的同時,亦兼具傳播授粉的功能。安全的用藥與正確的施藥方法不但可以保護作物,若藉由蜜蜂等授粉昆蟲的幫忙,更提高作物產量及生態多樣性。因此,保護授粉傳播者是非常重要的!那麼,農民應該如何保護授粉昆蟲以創造安全又高收益的農場呢?
(本文內容節錄自防檢局《農政與農情》專刊「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與自由貿易」一文)
本文會告訴你:
1. MRL值並不是一個造成危害的限量基準,而是一個產品的生產標準
2. 各國殘留容許標準,會因各種因素而有不同
3. MRL值離人體危害界線還有百倍或千倍的距離
4. 認證越繁複嚴格,所需的時間與經濟成本越高
5. 證據顯示,過去五十年來,微量的農藥殘留並未對人體造成危害
農藥飄散是農藥的顆粒、霧滴或蒸氣在施用農藥時或施用農藥後,脫離施藥目標區。噴藥飄散不但減低農藥的有效性,也直接提高農藥對非目標區作物、家畜、居民和野生動檀 物的健康危害風險,更造成藥物進入非目標區的作物、土壤、水體,污染農產品與環境,間接提高了農藥經由食物鏈進入其他生物並造成危害的機會。
瀏覽你知道,作物保護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嗎? 五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文明就已經開始使用特殊物質以控制害蟲了;五千年後的現在,人們有更多種、有效的選擇可以控制病蟲害,一起來看看作物保護的發展歷程!
瀏覽「我國作物須防治之病蟲草及生理病害種類繁多,未予適當防治,每年將造成可觀之損失,為提供農民專業之植物保護建議,以降低農民生產成本、減少農藥殘留等情形,並降低國外高風險有害生物傳入我國之機率;另為協助業者順利輸銷農產品至全世界,爰建立植物醫師專業制度,將植物醫師納入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制度,對其業務、責任、管理及植物診療機構設立等加以規範,以有效管理並提升其服務品質。」
瀏覽昆蟲疾病和雜草會奪取作物所需的必要營養素,從而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對我們的糧食供應構成極為嚴重的威脅。但病蟲害問題隨著氣候變遷問題的加劇也更趨嚴重,因此使得有效使用作物保護產品成為我們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瀏覽綜合式病蟲害管理(IPM)是一套全面的永續農業方案,結合種植方式、生物防治和化學措施結合運用,以有效管理昆蟲、雜草和疾病;其中包括適當的運用作物保護及植物生技產品,靈活運用現有的資源與科技,以適應不同農田的狀況。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