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永續發展協會

THE VOICE AND LEADING ADVOCATES FOR THE PLANT SCIENCE INDUSTRY.

最新消息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分會推動抗藥性管理,作為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的一部份。經由認識農藥的作用機制(Mode of Action)來了解正確的輪替用藥方法,避免雜草產生抗藥性。進而確保農作物收成、穩定農民的生產成本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藥劑施用、保護環境。以下為殺草劑抗藥性管理原則,供民眾下載參閱。』

 瀏覽

連續世代的害蟲不應該使用歸屬相同作用機制的藥劑進行防治。

目前的分群並非根據同一個共標靶蛋白,欲進一步了解相關訊息,請參閱IRAC作用機制(Mode of Action)分類文件資料。

本表中顏色區塊是依據藥劑之作用機制影響的生理功能分群標示,主要在協助使用者了解殺蟲藥劑所造成的癥狀、作用速度及藥劑特性,而非作為抗藥性管理用途。抗藥性管理輪替用藥應以作用機制分群數字代碼為主。

 瀏覽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分會推動抗藥性管理,作為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的一部份。經由認識農藥的作用機制(Mode of Action)來了解正確的輪替用藥方法,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進而確保農作物收成、穩定農民的生產成本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藥劑施用、保護環境。
以下為殺菌劑抗藥性管理原則,供民眾下載參閱。』

 瀏覽

『當主管機關進行市售或進口蔬果檢驗時,草莓經常榜上有名,即使鮮豔欲滴的草莓是國人喜愛的水果之一,卻也因為農藥問題而被列名為「最髒水果」之一。但檢驗出農藥殘留超標真的需要很恐慌嗎?一起來了解檢驗標準的意義!』

草莓受歡迎卻又被封為「最髒」水果?揭開農藥殘留超標背後的真相

許多人聽過「基因編輯技術」這項爆炸性發展的生物技術,卻不知道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什麼功能,其實有種應用領域可以同時讓最多人「有感」,那就是「食材改良」!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食材改良時,研究成果可以讓許多人一同享用,因此備受各界的期待。還是感覺遙不可及嗎?現在我們就用一份「未來套餐」來感受基因編輯技術的好處!

 更多內容

從早到晚忙碌一整天,不知不覺又到了深夜,關好燈躺上床,房間裡一片寧靜漆黑,你卻睡睡醒醒無數次,或者左翻右翻始終睡不著?其實你並不孤單!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調查,全台灣約有10%的人深受慢性失眠所苦,顯示有睡眠問題的人群並不在少數,因此也讓具有助眠與紓壓功能的食材與保健食品在市場上持續熱銷。

 更多內容

擁有120年歷史的諾貝爾奬,旨在頒發給「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例如發現青黴素而拯救上萬生命的的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和發現鐳元素而開啟物理學領域新紀元的居禮夫人(Marie Curie),都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而2020年最新的諾貝爾化學獎則是頒給研發「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法國科學家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這個技術問世不久就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榮譽,它的應用更以多種形式造福我們未來的生活!

 更多內容

『談到蔬果等農作物,消費者一聽到「農藥」臉色就大變,但農藥是必要之惡、也是必要之善,許多狀況下施農業用藥是必要的,而要怎麼判斷對人體是否有害,最重要是農藥的殘留量。』

 更多內容

『植物保護劑可有效保護作物免於害蟲的危害,對於作物產量的維持具有很重要的貢獻,在全球人口快速成長的情況下為農業發展所不可或缺。過去之農藥具有毒性高、對環境及人體影響大等負面影響,歐美國家及臺皆已提出農藥減量相關政策,而對於老舊劇毒農藥也建立再評估機制重新審視其是否符合現行安全標準。根據我國農藥管理法第 5 條之定義,農藥指成品農藥及農藥原體,而成品農藥指用於防除農林作物或其產物之有害生物者、調節農林作物生長或影響其生理作用者、調節有益昆蟲生長者,以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列為保護植物之用者之藥品或生物製劑;而農藥原體指用以加工前款各目成品農藥所需之有效成分原料。 本文針對全球植物保護劑產業發展現況與管理制度進行分析,並提出臺灣農業管理制度未來精進建議。』

 更多內容

『全球的農藥規範都是經過嚴謹的試驗規劃,在符合國際標準的實驗室進行毒理試驗,並經過專家充分討論後做出農藥毒性的評估報告。參與決策的實驗室還必須經過認證機構核可(例如取得GLP實驗室驗證),才具備了「產出毒物報告的資格」,簡言之,實驗室提出的數據必須具有品質,其結論才能被國家接受。 若報導缺乏科學素養、過度簡化,不但會誤導讀者,更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成本!』

 更多內容

『針對開放固殺草作為紅豆植株乾燥劑的議題,《上下游》新聞的諸篇報導引起爭議,即使臺灣的農藥管理單位,對於農藥核准使用,如同許多先進國家一般,先依據國際規範進行安全性評估,再經相關專家充分討論後,才決定是否通過審查,但農藥的開放使用與否?就是農藥管理機關的風險溝通課題,本文將從毒理學角度,論析《上下游》新聞報導紅豆使用固殺草安全性評估的三大誤解。』

 更多內容

『最近有媒體不斷關注農委會核准除草劑固殺草做為紅豆落葉劑使用一事,報導中,對許多專業問題提出質疑,主管機關一直做出回應,但無法平息媒體的批判,反而更為嚴厲。最後,固殺草做為紅豆落葉劑使用是否對消費者有風險,似乎已經不是報導的重點,令人覺得遺憾。因此本文將從農藥管理做法說明,希望讓讀者在兩方論述中,有較清晰的輪廓。』

 更多內容

新冠肺炎COVID-19  安全防疫守則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家因疫情嚴重而發布鎖國或封城命令,農民不只農藥的供應問題更因行動限制而無法正常工作,進而影響到食物供應。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的重要工作即保障農民、維持食物供應、重視消費者的食安。提供防疫宣導海報,提醒站在食物鏈中第一線的農友:重視自身健康、共同對抗疫情以降低農損,同時維持作物生產。『全民團結防疫、共同守護家園』!

 下載圖片

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造成有些國家下達鎖國封城的禁令,各產業界皆受衝擊。站前食物供應的第一線、為我們生產糧食的農民更面臨多重的挑戰,例如:勞動力短缺,設備或農藥供應短缺以及環境和病蟲害迫害的種種壓力。

2020年4月23日,CropLife Asia執行董事Tan Sianghee 博士於與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的農業部領袖Tad Manabe先生,針對「COVID-19疫情危機期間,亞洲農民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如何協助他們渡過難關」進行談話。

.

隨著地球暖化、氣候變化造成不穩定的天氣型態,病蟲害的傳播,生物多樣性消失和水荒等等,使農業和食物生產體系受到不良影響且正肆虐亞洲。氣候變化對亞洲農民的生計、生產力、區域糧食安全造成的不良影響已日趨嚴重。

2020-04-22世界地球日,CropLife Asia及其成員公司共同呼籲採取行動,引用先進的植物科技協助農民,採用永續的耕作方式,在有限的土地與資源下仍能提高生產力。

 瀏覽中文版  瀏覽英文版

你知道農業在幾千年前誕生的嗎?農業技術的演變又如何影響人類歷史呢?最新的農業生物技術可以克服什麼難題?以下請探索農業在人類文明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瀏覽

當提及『農藥』時,社會大眾常將其與"有毒"劃上等號,其實這是對農藥的一大誤解啊!化學漂白劑是危險品無虞,但若攝取過多的氧氣或飲用過多的水、咖啡也會中毒唷!因為,『劑量決定毒性』。

合格的『農藥』必需先經過許多科學的試驗及專家們嚴謹的審核,完整的評估其風險如:殘留暴露風險、有效的劑量使用等,通過標準後才准予登記與上市。正確使用合法的農藥,不但可以增加農民的收成,保障消費者食安更可以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

Drones - 無人機在農業上的應用,不僅可以提供高效率的施藥,減輕農民施藥的困難並降低其風險,更能觀察作物生長、監測病蟲害情形,精準的使用農藥以保護作物、提高產量進而增加農民收益。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9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Diagnostic Apps - 手機裡的作物診斷App,可以幫助種植者診斷作物的問題。 此Apps功能愈來愈發達,農民只需簡單地用手指操作, 不但可記錄和獲得田間數據資料,更可判斷用藥時機、最佳用藥方法、如何用藥以及如何避免對害蟲產生抗藥性,進而達到更有效的耕種 !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8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Seed Treatments - 種子處理劑是種子的表面塗層,可在種植前施塗更能保護作物免受病蟲害侵害,既能幫助農民提早播種並提高產量,同時還可以使覆蓋作物減少土壤侵蝕。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7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Inoculants – 在土壤中發現的自然存在的一種細菌物,稱為“根瘤菌”。 它們自身在附著於豆類作物的根毛上後,會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寄主植物所用。 「氮」能讓植物的生長更拙壯以抵禦害蟲。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6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Formulations – 作物保護產品的配方是指在有效成分裡的添加物以提高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植物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的“微囊化”製劑又是什麼呢?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5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Computer Chemistry -化學家應用電腦來精確地處理成千上萬種可能構成作物保護產品的化學結構。化學家又如何運用處理速度快又精準的電腦來確保農藥更安全、更有效呢?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4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RNAi- 是一種自然的生物學過程,可用於“拒絕”某些基因的表達,例如:紫色或白色矮牽牛花朵。 RNAi具其它潛在應用領域,包括:醫學領域中抗擊疾病,以及在作物保護裡防止病蟲害破壞作物。科學家使用這種技術來保護蜜蜂避免受到Varroa蟎的侵害。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3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Biologicals - 也是作物保護產品之一,它們是存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例如:病毒,細菌或真菌等。這些具有類似農藥特性的微生物也可供農民用在田間管理上喔~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2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Active Ingredients - 的作用是保護作物。植物科學家利用極高科技的創新研發,既能兼顧農民的需求,更大幅降低農藥使用量。自1960年起發展至今,每公頃的使用量已大幅降低1,000倍!

請觀看#CropTech #innovation系列最新影音第1集以了解更多訊息~

.

多年以來,「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GM)食品的安全性,就不斷受到社會大眾的關心。這種經由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轉殖進入生物體中表現特定性狀的方法,實已研究並推行數十年之久;像是目前的黃豆、玉米、棉花以及油菜等基改作物,都經常供作食物、食品加工或其他經濟用途。但即使基改食品已在市面上廣為流通,仍有許多人對其安全性存有不少質疑,就連坊間流傳的資訊也相當混雜,甚至不乏來自正反立場的科學研究與試驗。有鑒於此,歐盟就特別針對具有爭議性的研究報告,進行基改作物的長期動物餵食試驗計畫,期望透過更完整的研究來探討基改作物的安全性。

 瀏覽

你瞭解基改作物嗎? 當對立雙方皆訴諸於數據,宣稱是站在科學的一方,誰才是對的呢?
「食物的演化」片中,同時邀集正反雙方提出意見,讓你一次瞭解基改作物爭議點!

 瀏覽

你瞭解基改作物嗎? 當對立雙方皆訴諸於數據,宣稱是站在科學的一方,誰才是對的呢?
「食物的演化」片中,同時邀集正反雙方提出意見,讓你一次瞭解基改作物爭議點!

 瀏覽

你瞭解基改作物嗎? 當對立雙方皆訴諸於數據,宣稱是站在科學的一方,誰才是對的呢?
「食物的演化」片中,同時邀集正反雙方提出意見,讓你一次瞭解基改作物爭議點!

 瀏覽

你瞭解基改作物嗎? 當對立雙方皆訴諸於數據,宣稱是站在科學的一方,誰才是對的呢?
「食物的演化」片中,同時邀集正反雙方提出意見,讓你一次瞭解基改作物爭議點!

 瀏覽

作者 余淑美院士(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

「最近美國公布外國貿易障礙報告,呼籲台灣移除校園禁止提供基改食品的規定。2015年底立法院在未舉辦任何公聽會的情況下,倉促通過「學校衛生法」是主因。美國政府這個舉動,又引起台灣社會大眾對基改食品的注意。」

「基改黃豆自1996年上市,國人吃基改豆腐已有20年歷史,到底有沒有健康問題?全球先進國家具公信力的科學數據都說『沒有』。」

 瀏覽

時序進入2017年,我們希望可以讓你對於植物科學在永續農業中扮演的角色有最新、最透徹的了解,所以我們整理了過去一年以來發表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快來看看,好確定自己沒有錯過任何重要消息!

 瀏覽

最近農藥的最大殘留容許值成為許多民眾關心的焦點,就讓我們來了解最大殘留容許值的訂定原則,了解事實真相,才能夠實事求是的討論。

 瀏覽

(本文內容節錄自防檢局《農政與農情》專刊「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與自由貿易」一文)
本文會告訴你:
1. MRL值並不是一個造成危害的限量基準,而是一個產品的生產標準
2. 各國殘留容許標準,會因各種因素而有不同
3. MRL值離人體危害界線還有百倍或千倍的距離
4. 認證越繁複嚴格,所需的時間與經濟成本越高
5. 證據顯示,過去五十年來,微量的農藥殘留並未對人體造成危害

 瀏覽

時序進入2017年,我們希望可以讓你對於植物科學在永續農業中扮演的角色有最新、最透徹的了解,所以我們整理了過去一年以來發表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快來看看,好確定自己沒有錯過任何重要消息!

 瀏覽

農藥飄散是農藥的顆粒、霧滴或蒸氣在施用農藥時或施用農藥後,脫離施藥目標區。噴藥飄散不但減低農藥的有效性,也直接提高農藥對非目標區作物、家畜、居民和野生動檀 物的健康危害風險,更造成藥物進入非目標區的作物、土壤、水體,污染農產品與環境,間接提高了農藥經由食物鏈進入其他生物並造成危害的機會。

 瀏覽

「剩食」來源不只有廚餘和過期品,在生產鏈中遭到淘汰的「格外品」也是一大浪費來源之一。目前有科學家開發出不易碰傷、抗褐變的農產品,試圖解決農產品運銷過程中因碰傷而被淘汰的問題。

 瀏覽

有聽過「不會變黃」的蘋果嗎? 這是利用基因靜默的新技術開發出來的農產品,可以讓蘋果不易撞傷、不易變黃,可以保持漂亮的外觀更長的時間。你也心動了嗎? 快來看看!

 瀏覽

aaa

最近幾年地球面臨高度氣候變化,地球出現農地沙漠化、綠地減少…. 這些人類難以改變的環境變遷,不久未來人類即將面臨糧食危機的考驗!好奇的寶弟也有同樣的疑惑,想知道寶弟旅行中看見了什麼嗎? 快來陪寶弟尋找天外奇基,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喔!

 瀏覽

蜜蜂對於作物的授粉有著重大的幫助,是農人的好幫手。但是需要使用作物保護產品時,蜜蜂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好在我們有四個小訣竅,教你保護授粉的蜜蜂。

 瀏覽

余淑美院士在台灣有「水稻教母」的美名,農村出身的余院士,希望能夠對農業有所貢獻。TEDxTaipei 2016 : Into the Unknowns年會邀請了余淑美博士進行了一場精采的演講,一起來看看吧!

 瀏覽

一張圖告訴你殺蟲劑的作用機制與類別,教你簡化用藥與輪用藥劑,以抑制抗藥性的產生喔!

 瀏覽

你知道,作物保護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嗎? 五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文明就已經開始使用特殊物質以控制害蟲了;五千年後的現在,人們有更多種、有效的選擇可以控制病蟲害,一起來看看作物保護的發展歷程!

 瀏覽

「我國作物須防治之病蟲草及生理病害種類繁多,未予適當防治,每年將造成可觀之損失,為提供農民專業之植物保護建議,以降低農民生產成本、減少農藥殘留等情形,並降低國外高風險有害生物傳入我國之機率;另為協助業者順利輸銷農產品至全世界,爰建立植物醫師專業制度,將植物醫師納入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制度,對其業務、責任、管理及植物診療機構設立等加以規範,以有效管理並提升其服務品質。」

 瀏覽

GMO=OMG嗎

吃基改食品就會得腫瘤嗎? 網路上長了腫瘤的實驗鼠照片,是怎麼來的,你有想過嗎? 讓小博士用漫畫告訴你,關於基改食品的事實。

 瀏覽

aaa

有發現最近學校的營養午餐好像悄悄的漲價或是改變菜單了嗎? 這可能是因為現在學校的午餐禁止使用基改食品了喔!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喔!

 瀏覽

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基改作物幫助糧食與環境的承諾「跳票」,但是此報導卻遭到多位專家反對,有學者表示這篇報導選擇性引用數據,引導出有偏見且錯誤的結論,並提出數據與理論反駁。生物科技是管理農田的一個強大工具,是不爭的事實,關於基改科技的爭議從未停歇,唯有理性檢視證據,才能明辨是非。

 瀏覽

(新聞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

航警局及雲林縣警局日前查獲偽農藥1萬多公斤,逮捕負責分裝的嫌犯,他坦誠受僱於在大陸收購農藥原料的林姓男子,負責在台灣國內接收分送給下游廠商,5年內已進口10公噸。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28日指出,初步看來這批偽造農藥的成分主要是賽滅淨、亞滅培、脫芬瑞等,都是殺蟲劑,且為台灣國內的合法農業用藥,但是藥毒所目前仍在進一步檢驗,是否含有其他成分,結果預計1周內出爐。

 瀏覽

作者: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 羅慧珍教授

「基因改造」到底改變了甚麼? 基因改造食物的營養成分,與傳統食物的營養成分有甚麼不同? 來聽聽營養科學領域中,真正的專家怎麼說!

 瀏覽

作者: 台大農藝系教授 劉麗飛

最近食安問題引起大眾高度關心,其中也包括基改食品,透過網路不時地收到有關基改食品訊息,傳送訊息者總是以驚悚的說法,或好意提醒的方式,告訴大家:什麼..,什麼..,又不能吃了!什麼..,什麼..,又被禁止了!很多朋友收到後,很擔心的來詢問,是真的嗎?今天就想談談如何看這些網路訊息。

 瀏覽

帕梅拉·羅納德是一名植物基因學家,研究讓植物抗病、抗壓的基因,她的丈夫,雷歐則是一名有機農夫。許多人認為有機農業與基改作物是光譜的兩極,但羅納德女士不這麼認為,她認為有機與基改,同是幫助解決糧食危機以及永續農業的解決之道。 來聽聽這位科學家現身說法,告訴你她致力解決的問題,以及她的動機。你會發現在科技的冰冷外表下,有溫暖的人性光輝。

 瀏覽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間,農民因生技作物的發展獲得了超過 1500 億美元的收益! 基改反對者曾說: 生技作物只對已開發國家的農民有利,這是真的嗎?

越來越多開發中國家的農民選擇生技作物,表示情況恰恰相反。基改作物是農民有效管理農地的利器,替農民創造了更多收益! 在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都是如此,數據會說話,請看看研究證據再做出結論吧!

※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是一個具有國際中心網路的非盈利組織,它通過共用知識和作物生物技術的應用從而致力於緩解饑餓和貧困。

 瀏覽

全球糧食需求增加,資源成長卻受限,加上極端氣候的挑戰,要餵飽世界是一個難題。

《科學人》雜誌在2016年5月29日於師大校園舉辦《氣候變遷危機下食物選擇的理性與感性》講座,以基因改造科技為主題,從經濟、環境、食品安全、法規等多面向探討基因改造食品相關議題。三位講者以科學、專業及客觀的角度帶大家認識當代基改食品議題,快來看看講座有甚麼精彩內容。

 瀏覽

生物科技圈近來出現一則大新聞: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最近核准以基因工程改造的AquAdvantage® 鮭魚,可供人類食用。

鮭魚現已成為首項獲得人類食用核准的基改動物。想當然爾,基因工程改造食品出現新用途大家一定會有許多疑問,我們將針對一些常見問題解惑。

 瀏覽

有感於日前百餘位諾貝爾獎得主為科學發聲,呼籲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對生技作物的抵制,林基興博士於國內媒體投稿「基改作物 勞駕110位諾貝爾獎得主出馬」一文,除了響應科學界對支持植物生技的倡議之外,也連結台灣的現況,呼籲台灣的反基改組織反思是否「真的瞭解基改安全性?」

林博士提到2015年底,立法院修改《學校衛生法》,明訂學校供應膳食者,禁止使用基改食材,直接影響校園營養午餐的成本與品質。

「現在,該禁令將造成營養午餐漲價二到五元(目前26萬弱勢生由教育部補助每年增2.6億元),或減少蔬果量。但如2012年10月,美國小兒科學會聲明,多吃各式蔬果有益於健康,不解基改科技而減少蔬果,只是傷害國民健康。」

與諾貝爾獎得主譴責的綠色和平行動相似,若我們也一再的否認科學界提出的基改安全證據,扭曲風險和效益,以沒有科學實證的反對言論影響立法,恐怕會只因對未知的恐懼,而白白犧牲學童營養均衡的權益,並造成社會成本的浪費。

原文作者:林基興,大學教授,曾受世界衛生組織主席推薦到《自然》期刊主辦「挺身維護科學獎」

 瀏覽原文

延伸閱讀:
超過100位諾貝爾獎得主支持基改科技幫助人類 譴責綠色和平組織
親愛的綠色和平,該是為科學發聲的時候了

2016年06月02日 04:10
余淑美

新政府將生技產業列入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但仍以醫藥生技為主。雖然提及新型強勢農業計畫,目標是增加產值和生產機會。但以農委會一貫的保守思維,相信這個計畫仍侷限於短期內促進農產品的產銷,並未能思考如何利用高科技長期開創新農業,尤其如何利用尖端科技使資源投入減少,但是產出及附加價值增加。現代醫藥生技以基因工程為關鍵技術,為何農業生技不可?

社會大眾對不了解的新科技產品有所疑慮,這可以了解。因此,科學家必須秉著良心根據科學證據來說明真理。基改作物對於環境保護、降低生產成本及提供糧食安全有絕對的益處與貢獻。但是有利益衝突的團體及產業不斷將之汙名化,更使得社會大眾心生排拒,這對台灣農業生技的發展有長遠負面影響。

最明顯的兩個例子,其一是農委會不願意管理基改作物,不當行政措施反而阻礙基改作物的發展,造成市面上有許多進口基改產品,但是國內長期研發的先進基改作物,例如大量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及消費者遭受農藥殘留的抗病毒木瓜,及添加於飼料可減少有機磷汙染環境的植酸酵素米,被農委會阻擋10多年無法上市。其二是民粹立法將基改食品趕出所有校園,不但增加營養午餐與自助餐的成本,也讓未來的主人翁自小即誤解基改食品,失去探究這個21世紀改進我們生活最重要高科技之一的機會。

全球人口快速增加,聯合國預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74億增加到近95億。但是,各國因工業化、城市化及環境汙染,可耕地面積反而逐年減少。而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導致全球暖化,不但使氣候變遷極端化,造成高溫、乾旱、及水災頻率增加,作物生長也受影響而產量明顯降低,使糧食危機的威脅與日遽增。這些問題無法僅以速度慢且效率低的傳統育種解決,必須運用基因工程的尖端科技,才能有效改良作物,提高作物抗病蟲害及耐逆境的能力、增加營養成分、及提升品質與產量。

全球基改技術進步神速,第1代普遍販售的基改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含細菌來源基因及蛋白質,可抗蟲或抗殺草劑。第2代已獲許可上市的基改作物,只多含小片段植物來源基因。最新一代的基改作物則是透過精密且安全性高的基因編輯技術。目前這類基改產品通過生物安全評估的速度已加快,先進國家已預期未來全球農業市場將會被這種技術的產品擠爆。

基因編輯技術可快速創造出各式各樣優良作物品種,及為農民解決許多耕種上的問題,例如減少灌溉水及農藥、肥料的施用、提高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等。這個新興科技,不需投入很多研發經費,也適合小國家及小公司,如果政府支持,台灣絕對來得及趕上。

希望新政府拋開舊思維,在農業生技發展上有明確智慧的藍圖與策略,支持發展突破性農業生技產業,不但開創具國際競爭力的新世代農業,也讓台灣農業永續經營,及因應未來全球的糧食危機。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中國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02000439-260109)

北京(2016 年 4 月 13 日) - 今天,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佈了關於轉基因作物應用情況的年度報告 《轉基因作物全球商業化 20 周年(1996 年至 2015 年)紀念暨 2015 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顯示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從 1996 年 的 170 萬公頃上升至 2015 年的 1.797 億公頃。生物技術僅用 20 年時間便取得 100 倍的增長,這讓這項技術成為近年來應用最為迅速的農作物技術,也反映出農民對生物技術作物的滿意程度。

 瀏覽

此演講旨在喚醒大家重視未來嚴峻的糧食問題,並解惑大眾對基因改造作物是否安全的疑問。特別邀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學系主任黃慶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副研究員兼課長沈翰祖,分別講述「以科學態度面對下一場綠色革命」、「種子檢查為種子(苗)品質把關」兩項課題。

出處:Yahoo 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9%A3%9F%E7%89%A9%E5%A4%A7%E6%9C%AA%E4%BE%86-%E4%B8%8B-%E6%AC%A1%E7%B6%A0%E8%89%B2%E9%9D%A9%E5%91%BD-113650955.html

全球氣候環境變遷迅速,促使糧食生產和人口增加速度之間的分秒必爭競賽。如何穩定全球糧食供應,減少飢餓人民是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應予以正視的重要課題。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科學人》雜誌與臺師大生科系針對面臨全球氣候環境變遷時,大家應有的理性及感性思維做探討,並邀請專家學者分別從民生經濟、食品科學、管理制度等多面向思考,提供不同的觀點。誠摯邀請您來臺師大公館校區,與我們一同探討這個迫切的糧食議題。

報名網址

http://sa.ylib.com/activity/GMO0529/index.html

基改作物議題一直以來都是內容農場的固定先發菜單,尤其在這兩年混搭食安議題後,更是容易受到矚目,其影響力所及人人自危,各種食品也一定要在包裝上印上非基改聲明,深怕沾上「基改」二字。由於基改作物議題的複雜性,相關疑慮常常無法以極為簡明易懂的方式對大眾有效的說明,以至於基改作物和許多類似的複雜議題一樣,相關謠言不曾間斷。在這樣草木皆兵的氛圍當中,我們該怎麼面對基改作物?

by 林志輝 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 助理教授

 下載

2012 年 9 月法國康恩大學的學者沙洛里尼 (Gilles-Eric Séralini) 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期刊發表文章《年年春(Roundup)除草劑的長期毒性與耐年年春的基因改造玉米》,宣稱老鼠餵食孟山都公司研發的「基因改造耐除草劑玉米」,兩年之後長出一系列的腫瘤,衍生腫瘤多重器官衰竭和早逝機會是普通老鼠的 2-3 倍。此報告在媒體投下一顆震撼彈。

by 潘子明 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名譽教授

 下載

民以食為天,《國家地理》雜誌以食在未來系列報導,從海洋、土地、歷史、人文、科技等不同角度探討全球食物難題,表達我們對於全球日漸升高的食物需求問題的關注。而現在報導將走入人群化成展覽,邀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位人們關心和討論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糧食議題。

本展覽將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環境研究所的強納森‧佛利所提出的「讓世界吃飽的五個原則」為主軸,認識生物科技帶來的機會與問題帶您一同探討與思考。

http://www.natgeomedia.com/event/2016/

aaa  展覽介紹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刊出內容之著作權屬於作物永續發展協會作物永續發展協會 logo 所有,未經本協會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變更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為其他任何違反本協會著作權之行為。